下书网

壮丽余光中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诗歌戏曲 > 壮丽余光中

五、文化修养的提升

书籍名:《壮丽余光中》    作者:李元洛
推荐阅读:壮丽余光中txt下载 壮丽余光中笔趣阁 壮丽余光中顶点 壮丽余光中快眼 壮丽余光中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壮丽余光中》五、文化修养的提升,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学者散文之为学者散文,其学问和思想是最重要的元素。《何以解忧》的学问,上文已作了近乎机械式的分析、罗列。思想呢?古人说“学而不思则惘”,这是对学者而言的。对读者而言,空有学问知识罗列与堆砌的文本,何尝不使他迷惘:究竟这些罗列与堆砌,要表达的是什么道理?其思想何在?

《何以解忧》表达了作者余光中的思想,包括他的人生观。人生多忧苦;佛家有四苦甚至八苦之说;叔本华等悲观哲学家,认为人生就等于悲苦。怎样解忧脱苦?余光中认为不是靠杜康。《何以解忧》没有提到色、财、气,这表示余光中认为色、财、气也靠不住。电影《流芳颂》那个患了癌症的公务员,靠饮酒解不了大忧;跟着纵情于声色,也不能。他悟到积极发挥自己的力量以帮助人可以解忧——就是谚语说的“助人为快乐之本”。他以生命里最后数个月的时间,真的“拼了老命”为市民修建一座小公园,工程完毕,他含笑而逝。《何以解忧》并没有说作者为人民服务以解忧,但他自有一股积极的精神。诵诗可散发激情,浑然忘我,也即是忘忧。观星象而悟宇宙无穷,人生的得失因而不足挂齿。这样解忧似乎带点“消极”。然而学外语、做翻译是学术文化的自我增值,且可直接或间接地惠及社会。这是君子自强不息的表现,是积极人生“活到老,学到老”说的实践。学外语、做翻译使他乐以忘忧。在余氏心目中,旅游固然是乐事,而旅游之可以看清周围的世界,可以“深入民间、深入自然”,何尝不是个人文化修养的提升?不过,余光中不是肤浅的乐观主义者,不简单地说教。他知道人生有忧患,他知道我们要解忧,他也知道——他更知道——“解忧的时效终归有限,而宿酲醒来,是同样的惘惘”。然则他和古人一样,知道人生终是“忧与忧其相接”,因为人生自有千古万古之忧愁。以酒色财气解忧,忧仍在;以余氏五策解忧,忧不能尽去,但这五策除了有非终极式解忧的效用外,还为他自己甚至为他人提升了文化修养。依着《何以解忧》这篇学者散文的五策去解忧,不博雅的人可望博雅,博雅之人将更为博雅了。

余光中最具创意的散文,是《逍遥游》、《鬼雨》、《咦呵西部》、《听听那冷雨》等那些大块、大品文章。这些文章建立了余氏的文标(请容许笔者铸一新词,即从trademark商标、landmark地标而来的literary mark文标)。一如上文说的,这些是他学者散文的浪漫的变奏,是余风最著,在文学史上最为赫赫醒目的;《何以解忧》、《催魂铃》、《开卷如开芝麻门》、《横行的洋文》、《饶了我的耳朵吧,音乐》等篇则为当行本色的学者散文,他要求于学者散文的“融合情趣、智能和学问”的质素,都具备了。此文文采灿然——文采是余光中散文的重要标记:改用宋代陈骙论比喻时说的“文之作也,可无喻乎”一语,我们可以说“余之作也,可无文采乎!”孙绍振论周作人的学者散文时说,“像周作人晚期的散文,主要是以知识的丰富见长的,未免有一点枯燥”。这是余光中—还有钱锺书、梁锡华、李元洛、陈耀南、张晓风、黄国彬等——与周作人的分别。

博雅之人吐纳英华的学者散文,不一定比不博雅、不英华的普通散文更能感动人;但其有益(to instruct)以至有趣(to entertain),一定胜于普通散文。学者散文因其博雅与英华,与一般散文相比,无疑是较为难得的品种。人生多忧患,博雅或不博雅的人都这样。何以解忧?可读像《何以解忧》的学者散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民国学风 英格兰简史 盎格鲁-撒克逊人简史 1066:诺曼征服前后的英格兰 诺曼人简史 玫瑰战争简史 一战简史 躺着赚钱的漫画基金书 世界文明5000年 大学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