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壮丽余光中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诗歌戏曲 > 壮丽余光中

回旋曲与应战书

书籍名:《壮丽余光中》    作者:李元洛
推荐阅读:壮丽余光中txt下载 壮丽余光中笔趣阁 壮丽余光中顶点 壮丽余光中快眼 壮丽余光中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壮丽余光中》回旋曲与应战书,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欢呼哈雷》欣赏

天空的星斗,历来是中外诗人歌唱的美的对象,在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诗篇里,闪耀着它们璀璨的光芒。中国新诗史上,歌咏星星的诗人和诗篇不少,郭沫若《女神》之后的诗集就题名《星空》,其中的《天上的市街》至今仍脍炙人口。三十多年日月匆匆,郭小川于1959年写成《望星空》,虽然当时和以后批判它的乌云迷漫,但云消雾散之后,诗人笔下的星空依然光华灿烂。——我以为二郭之作是新诗中写星空的双璧了,一而再,再而三,又是将近三十年后,台湾诗人余光中1986年初推出了他的抒情长诗《欢呼哈雷》(见香港《明报月刊》1986年2月号)。天文学上把明亮而接近的三颗星称为“三星”,如“参宿三星”、“心宿三星”、“何鼓三星”等等,我想,在新诗的天空上,上述三首光芒耀眼的诗,也真可以说是“三星在天”了。

《欢呼哈雷》讲究内在的节奏而不太看重外在的脚韵,句式长短参差,多采用西方诗歌的奔行句法(又称待续句、跨行句),是典型的现代自由诗。这首诗,在个人抒情与普遍性的民族感情的交融,传统诗艺与现代技法的结合,语言的锤炼与驱遣,句型的多样与句法的多变等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而本文所着重议论的美的结构,则是其中的一端。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任何类型的文学作品中,结构都有如灵魂,由此可见结构的重要性。结构,是诗的艺术要素之一,任何一座出色的建筑物,都必然有它独具匠心的结构,诗不更应该如此吗?只有具备精美的结构,才能艺术地表现诗人的心灵和他的心灵所感受的世界,也才能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心心相通的桥梁,因此,优秀的诗人总是有强烈而敏锐的结构感,他要将自己的作品构成美轮美奂的殿堂,他要召唤读者前来叩访,并进入其中去寻幽探胜。余光中作为一位富于才华的歌者,他的《欢呼哈雷》时空阔大邈远,章法自由恣肆,但奔放之中不乏法度,挥洒之下颇见匠心,就是由于他的艺术结构感很强,他有将自己的审美体验化为动人意境的智慧,也有将无序化为有序的腕力。哈雷彗星1986年惊鸿一瞥之后,现在已不知流浪到何方去了,但余光中欢呼的声音仍声声在耳,这里,我且借来余光中手中六寸的短镜筒望远镜,不是去遥望伊人已渺的星际远客,而是隔着海峡烟波,一窥他的《欢呼哈雷》的结构的光彩。

表层结构。结构,一般是指一个文学作品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的总和,是作品各个部分互相关联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性的系统,而结构的外部有机形式,我以为可以称之为表层结构。表层结构,是诗的结构美的最基本的条件,它就像一座建筑物的外部形态,外部失调或混乱,建筑物就不可能给人以美感。我们读到不少诗作,其毛病就往往是杂乱无章,混沌无序,缺乏视觉与听觉的美感,即使在表层上也不能构成一种和谐的美视与美听的秩序。《欢呼哈雷》一诗虽然一气而下,未分节段,实际上却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有如浩荡的江流,虽然一泻千里,但却可以根据地形的变化而划分不同的河道。第一部分十三行,从开篇到“市井的童谣,江湖的俚调也不能”,写传统的和传说中的哈雷彗星的形象;第二部分十行,从“要等哈雷,你忘年的知己”到“等不及迎接自己的预言”,写哈雷彗星得名的由来;第三部分十二行,从“像一支回力镖你斜刺里飞来”到“你正在大转弯,准备回程”,写七十六年后哈雷彗星即将翩然来归;第四部分从“一九八四,当代的预言刚过”到“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共十八行,赞美哈雷彗星的归来和它“投奔太阳”的精神;第五部分从“让我,也举镜向你致敬吧”到全诗结尾,共十四行,集中抒发诗人由宇宙而人生的深沉感慨,歌唱了中华民族永远向前的意志。由此可见,《欢呼哈雷》虽然篇幅较长,未以数字或空行来标明节段,是没有外在的结构单元标志的自由体,但是,仅仅从表层结构来考察,就可看到这首诗部分与部分之间具备有机性关联,具有一种外在的完美的秩序。

意象结构。意象,是诗的细胞,是诗的基本构成元素,独创的内蕴丰富的意象,是好诗必具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因此,近些年来许多诗作者注意了意象的经营和创造,表现了对于诗歌艺术的确认和对诗歌艺术规律的尊重。但是,不少作者对于意象结构及其重要性,却缺乏必要的认识,这样,他们的创作中就常常出现两种现象:一是大量地堆砌意象,而不知删汰与淘洗,以致意象芜杂而臃肿,使读者目迷五色,像过多的车辆堵塞公路的交通,读者联想与想象的通路也因而堵塞;一种是也有新鲜独创的意象,但这些意象却单独而且分散,没有凝聚力与向心力,只有单一美而缺乏复合美或整体美,此可谓有句无篇,如同一群散兵,虽然单个的战斗力还不错,却缺乏统一的号令和高明的指挥。意象结构,不仅能使诸多单一的意象美凝聚为复合的意象美,而且能从艺术整体上使整首诗组织凝缩为完整的艺术品。台湾学者、文学批评家颜元叔于70年代初期就曾经说过:“顾名思义,意象结构是意象语联成的一个格局,甚至全篇的意象都拢括其中。要组成一个意象结构,纳入其中的成员必须互相呼应关联。可是,事实常常不如此,经常的情况是意象语各自为政,终致分崩离析。”(见《文学经验·对于中国现代诗的几点浅见》,台湾志文出版社1977年版)如果说,多年以前颜元叔还曾在《余光中的现代中国意识》一文中,赞扬余光中许多较短的诗篇“一气呵成,具有统一性”,而批评他“在较长的诗篇中,如《在冷战的年代》、《忘川》、《敲打乐》等,结构上都显得相当零乱”(同上书),那么,余光中的中、后期的长篇抒情诗如《白玉苦瓜》、《寻李白》、《湘逝》等篇,就已经克服了颜元叔所指出的弊病,而从近作《欢呼哈雷》中,更可见余光中在意象结构上的经营和智慧。

在《欢呼哈雷》的意象结构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是“哈雷彗星”。也就是说,哈雷彗星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天宇的渺茫,人间的百态,历史的回溯,现实的情景,都是围绕哈雷彗星这一中心意象而展开,因此,这首诗的意象结构可以称之为辐射型意象结构。“星际的远客,太空的浪子/一回头人间已经是七十六年后”,诗一开始,就在时空交感中突出了哈雷彗星的意象。以下的篇幅,均是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悠悠无极的天象”与“匆匆有情的人间”紧相对照与交织,写哈雷彗星的外形与运行,在人类心目中的作用和被发现的历史,今天的回归以及诗人触景生情的感兴。第五部分的“这一头有几个人能够等你/下一个轮回翩然来归”,遥应开头的“一回头人间已经七十六年后”,全诗结尾的“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不仅照应了第三部分的“你总是突围而出,来投奔太阳/灿烂的巡礼,来膜拜火光”,而且第二人称的“你”——哈雷彗星,和开篇首句“星际的远客,太空的浪子”,在全诗的主意象上构成了首尾的复叠,也在反复咏唱和照应中完成了全诗辐射性的整体意象结构。

感情结构。抒情诗的结构,一方面受到诗人所抒写的外界物象的影响,一方面更要受到内在的感情逻辑或感情节律的制约。诗人的感情有如江海的波涛,它的起伏激荡也必然会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格局。从抒情对于结构的制约这一角度来考察结构,我们可以称之为“感情结构”。《欢呼哈雷》的感情结构的特色,是逐步展开,逐层深入,结尾时达到高潮便戛然而止,对此,我不妨称之为多级浪式的感情结构。

诗一开始,诗人便抒写哈雷彗星的形象和有关的传闻。哈雷彗星是最大最明亮的周期彗星,大约每七十六年回来一次,它头部尖,尾部散开,有时在天空可形成长达两亿公里的明亮彗尾。我国《春秋》中就已有关于它的记载,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就有二十九幅彗星图,而欧洲最早的记载是公元前11年,比我国晚了六百多年。在古代,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把彗星的出现视为凶兆。——我的说明是枯燥的,在余光中的诗中却有精彩的诗化表现,而且渗透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浩远的宇宙意识。彗星其名“哈雷”,是因为当它于1682年再次出现时,英国天文学家、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哈雷,注意到它的运行轨迹和1531年与1607年所观察到的彗星运行轨迹极为相似,他经过研究,预言这颗彗星将在七十六年后回归,而当它于1759年按哈雷预测的轨道出现时,它的“忘年的知己”哈雷本人却已于1742年先期去世,所以人们便以哈雷的名字为这颗彗星命名。

“先知,唉,总是踽踽的早客/等不及迎接自己的预言”,天象悠悠而无极,人间匆匆而有情,在永恒与短暂的对照中,诗人不禁感慨叹息,哲理性的箴言也随之如明珠照眼。接下去,诗人对有关哈雷彗星的传统说法作逆向的思索,他一反视哈雷彗星为带来灾难的扫帚星的传统观点,而歌颂它是扫去凶兆,追逐光明的英雄,“久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的悲剧英雄。——由于前面浪涌波翻,至此,诗人的感情也自然地推向了高潮,“九级浪”就轰然而至了。诗人巧妙地化用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的名句,撼人心魂地表现了天象之永恒和人生之短促,它们的反差是强烈而严峻的,但余光中却没有堕入悲观的深渊或颓唐的泥沼,像我们从时下某些诗作中所见到的那样,而是以一种超越的哲学思维与阔大的民族胸怀,将全诗的意境逆转并提升到崭新高远的层次: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

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方

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

个人生命意识与民族意识、宇宙意识融为一体,全诗至此突然结束,只见浪花飞溅,但闻涛声澎湃。这种止于高潮的多级浪式的感情结构,使读者获得的是强烈的感情震撼和高层次的心智喜悦。

悠悠无极的是天象,匆匆有情的是人间。人间今夕何夕?读此《欢呼哈雷》。它是结构谨严而多变化的诗的回旋曲,更是短促人生对永恒宇宙的诗的应战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民国学风 英格兰简史 盎格鲁-撒克逊人简史 1066:诺曼征服前后的英格兰 诺曼人简史 玫瑰战争简史 一战简史 躺着赚钱的漫画基金书 世界文明5000年 大学的理念